-
敦煌乐舞文化主题展走进东华大学
图为观众在东华大学参观展览。主办方供图 由敦煌研究院、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以及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妙音曼舞——敦煌乐舞文化主题展”,自9月初在艺术大学开展以来深受广大民众喜爱,于近日起在东华大学向公众免费展出。 敦煌研究院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研究员朱晓峰说,很开心将这么丰富的展览内容带来,尤其在这么美丽的大学校园展示,对文化交流有相当大的助益。 沈春池基金会秘书长石静文表示...
-
山东大学启动中华典籍外译工程
山东大学“中华典籍外译工程”启动仪式暨专家座谈会12日在山东济南举行。《博物志》《酉阳杂俎》《梦溪笔谈》等典籍入选首批10本外译书目,将被译成英语、日语、西班牙语等不同语种。 山东大学“中华典籍外译工程”启动仪式暨专家座谈会举行。赵晓 摄 “我负责把《中国文学史简编》翻译成英文,全书23万字,既博大精深,又深入浅出。”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李彦文在受访时说,她在翻译时怀着敬畏之心...
-
乐爱国孟子言性善是指已生之后并非朱熹之定论
摘要:朱熹在《答严时亨》中所说“《易大传》言‘继善’,是指未生之前;《孟子》言‘性善’,是指已生之后。虽曰已生,然其本体初不相杂也”,被门人抄录而编入《朱子语类》(卷74),同时也被朱熹门人蔡沈之子蔡模撰《孟子集疏》引用。但据《朱子语类》(卷95)记载,朱熹在《答严时亨》之后很快就否定了所谓“《易大传》言‘继善’,是指未生之前;《孟子》言‘性善’,是指已生之后”的说法。事实上...
-
汪柔竹可欲之谓善先秦儒家伦理中的欲
摘 要:先秦儒家区分了不同阶次的,包括与生俱来的本能、自我实现的需要与成德成善的追求等。道德实践的目的是使“所欲”与“可欲”相符合。“可欲”是对“善”的诠释:在应然的意义上,指行为主体内在自足的道德能力;在实然的意义上,指客观对象为人所需要的可欲性。先秦儒家对“可欲之谓善”“心之所可”等命题的诠释不囿于个体之域,而是指在自我与万物、他者的关系中作出合乎公共理性的抉择,体现了成己与成物的双重追求...
-
2024两岸汉字文化艺术节在桃园开幕
2024两岸汉字文化艺术节9日在桃园展演中心开幕。两岸200位名家的书法篆刻展、青少年汉字艺术创作展、18个书法篆刻团体参与的“汉字艺术嘉年华”等活动,展现汉字和中华文化的魅力。 2024两岸汉字文化艺术节由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主办。两岸汉字文化艺术节是两岸之间具有代表性的交流活动之一,自2010年开始在两岸轮流举办。 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董事长刘兆玄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