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玉顺论社会契约与社会正义荀子约定俗成思想诠释

    摘 要:荀子的“约定俗成”思想蕴涵着一般“契约”观念,可运用于哲学的“社会契约”问题;而这又与“社会正义”问题密切相关,即隶属于儒家正义论的“仁→义→礼”理论结构。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契约乃是“约定俗成”的结果,既涉及正当性原则,即社会契约必须基于仁爱精神;又涉及适宜性原则,即社会契约必须基于特定时代的基本生活方式。 关键词:荀子;约定俗成;契约;社会正义;正当性原则;适宜性原则...

    时间:2024-12-20
  • 陈来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

    摘 要:自以来一直强调中华文化的核心地位,并认为其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他对中华文化的一系列论述不仅突出了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意义,更强调了中华文化对建设中国特色、推进的关键作用。在新时代,特别提出,要在传承中扬弃、在创新中保持文化的现代性和传统性的平衡,要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超越民族、时空的普遍价值。这有利于我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文化发展的意义在于其充分激活了中华文明赓续创新的动力。...

    时间:2024-12-20
  • 陈来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5000年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其中的核心观念构成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和薪火相传,今天仍然是而且未来也必将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时间:2024-12-20
  • 赖区平儒学的身体转向及其文明史意义重思晚明儒学中的泰州学派

    摘要:以儒学身体观为线索,从文明史和儒学史的交互视野,可以看到儒学在晚明时代发生了一次“身体转向”,即从以心为本转到以身为本,这种转向不只是内容上的修补,更是结构上的变革。由此可见以王心斋为核心的泰州学派在儒学史上的独特意义,及其在现代性叙事中的文明史意义。从“心本”到“身本”的结构转换,与西方文化中从意识到身体的转换有类似之处,但二者也有差别。从以身为本的一体感应论逻辑中...

    时间:2024-12-20
  • 程苏东我们为何需要中国古典学

    18世纪后期,在启蒙运动的持续影响和欧洲大学制度的不断变革中,文学、历史、哲学等古老的学问终于蜕变为具有现代学术范式的新兴学科。不过,就在民族语言文学、国别史等新兴专业兴起的同时,仍有一门以古希腊、古罗马语言、文化、、经济等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问在欧美大学传习,那就是“古典学”。这门诞生于18世纪末的学问同样是近代学术风气激荡下的产物,是古希腊...

    时间:2024-12-20
  • 杨国荣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古典学

    在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举行之际,发来意旨深远的贺信,对古典学的衍化方向作了高屋建瓴的定位,并从世界文明演进和文明交流互鉴的角度,充分肯定了发展古典学的意义。历史地看,中国与西方已以不同方式形成了自身的古典学。就较广的视域而言,这里涉及西方的经典学与中国的经典之学或经学、现代古典学之间的关系,其具体侧重则有所不同。西方的经典学(classics)源于古希腊,在传统视域中,主要与《荷马史诗》...

    时间:2024-12-20
  • 李骏博 王堃论孟子推扩现象的心理运作机制

    摘要: “推恩”一词首见《孟子·梁惠王上》“以羊易牛”章。字面上,“推恩”是指对“恩”的“推扩”,因此为了澄清“推恩”的含义,有必要首先对“推扩”做出解释。概括地说,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推扩&rdquo...

    时间:2024-12-20
  • 李发古典文明的现代意义

    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贺信,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这里仅就贺信所指出的“古典文明群星璀璨,不断滋养和启迪后世”,谈谈我的一点浅见。 古典文明灿若星河 古典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国先秦、印度、西亚等地的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形成的几个重要文明体系。它们各自在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卫礼贤(Richard...

    时间:2024-12-20
  • 朱熹的孝道

    孝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儒家思想集大成者的朱熹,从小就受到儒家孝文化的熏陶,他在五岁时就开始阅读《孝经》,很快就明白其中大意,并在书上题写了八个字:“若不如此,便不。”长大后,朱熹继承了传统儒家对孝的理论诠释和实践要求,不仅在理论建构上把孝推到了“天理”的高度,在行为上也将孝作为子女侍奉父母应当遵循的最高准则,即“为人子,至于孝”。那么,他自己是如何尽孝的呢? 朱熹十四岁时...

    时间:2024-12-20
  • 新西兰前通过孟子思想可透视古今与未来

    中新社北京11月26日电 题:通过孟子思想可透视古今与未来 作者 珍妮·希普利 新西兰前,孟子公益基金会顾问主席团联席主席 我并不是研究儒家思想的专家,但我对孟子思想的历史、发展和运用十分感兴趣。我认为,通过孟子思想,可以透视当今社会的诸多机遇与挑战。正如新西兰的毛利俗语所言,“我双眼注视着过去,着走向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孟子思想以古鉴今,开创未来。...

    时间: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