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涛走向世界的儒学

    这几年我提出新四书、新儒学,就是希望通过对传统儒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融入现代社会,继续发挥其对国人价值引领的作用。对于儒学,其实还有更广阔的空间,那就是儒学对世界的意义。彰显儒学对世界的意义,我们需要做的是将儒学推向世界,然而,要做到这一点,仅靠中国本土学者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国际学界对儒学的接纳、推广和传播。就此而言,海外汉学家对中国哲学的研究自有其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

    时间:2025-01-13
  • 经世与启蒙梁启超的孟子学

    摘要:“经世”是梁启超思想中一以贯之的核心关怀。梁氏孟子学前期以宣传康有为大同思想为主旨,介绍和吸纳西方思想,以西方知识性内容取代传统道德评价标准;后期侧重国民教育,以西方教育主义重新审视传统思想中的知识与道德关系,在科学知识的时代大潮中凸显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与经世的深刻互动中,梁氏思想“变”中有其“不变”,“不变”中又蕴含“常变”,在救国之切、爱国之真的烘托下其经世意识更加醒目...

    时间:2025-01-09
  • 赓续文脉 再谱新篇 孔子学堂创办十周年座谈会举行

    12月30日,孔子学堂创办十周年座谈会在济南举行。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坚持“两个结合”,推进文化“两创”,认真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梳理经验、提炼智慧,为孔子学堂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谋篇布局。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副主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时间:2025-01-07
  • 2024我们共同经历这些文化热潮

    回首2024,总有一些时刻,让我们热血沸腾;总有一些地方,让我们印象深刻。这一年,中国文旅市场呈现出活力四射的新图景,消费场景愈发丰富。 一同回顾,2024,我们共同经历的文化热潮。 ■文博旅游热:“为了一个展,来赴一座城” 近年来,随着“文博热”持续升温,来博物馆看展览、看文物、感受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大展不断,持续上新,“追展”达人们直呼“看不过来”...

    时间:2025-01-02
  • 孔子的诗兴学说及其哲学贡献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论语》原典中,不仅凝练了孔子的仁学、义学、礼学、乐学等学说,还饱含着孔子的诗学智慧成果,积淀而成“诗兴”学说。相对于学界关于孔子仁学、义学、礼学、乐学等的丰富研究成果而言,“诗兴”学说尚存在非常广阔和深入探讨的学术空间。本文即从“诗兴”学说的理论根源、理论形态、理论主体、思想价值、哲学贡献等,逐一展开探讨。 “诗兴”学说的理论根源 众所周知...

    时间:2025-01-01
  • 袁青论先秦儒家慎独的三种形态以安大简仲尼曰的出土为契机

    摘要:先秦儒家的“慎独”包含三种形态:其一,安大简《仲尼曰》和《中庸》的“慎独”是指闲居在家时的慎言慎行;其二,简帛《五行》和《礼记·礼器》的“慎独”是遵从心本体而舍弃外在形式;其三,《大学》和《荀子》的“慎独”是“诚其心”。后两者的含义又可归纳为“慎其心”,只是两者对“心”的看法不一,前者认为心是德行之本,是至善无恶的,因此需要遵从本心,而后者认为“心”容易不正而倒向恶,故而需要“诚其心”...

    时间:2024-12-31
  • 李国斌恻隐之心是一种同情吗

    摘要:当我们将“恻隐之心”置于孟子生活时代的公共伦理观念之下,那么以“怜悯”“同情”等来分析和解释它就显得不足了。人必然生活在特定的伦理关系中,在以“亲亲”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伦理秩序中,一个人的自然情感先于他的道德情感,缺乏自然情感支持的道德情感不是真正的道德情感。这也使得对陌生人的“恻隐之心”是一种不同于亲人之间的爱欲和责任的情感,它意味着我能够对一个陌生人的处境和遭遇产生同情和怜悯...

    时间:2024-12-26
  • 陈赟秩序定分和人情差序伦理何以能天下一家以礼记礼运为中心

    摘 要:《礼运》作为中国秩序哲学的重要文本,其秩序构建的范式在于以礼制分,以制度化的方式安顿各种名分,由此确立的是差序性的伦理生活,人们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皆能在其中得到安顿。其方式是将得之于天、不假外求的“性分”具体化到-伦理社会中的“位分”和“职分”之中,从而将人的自我确证引入-伦理社会的内部。问题是,由名分的符码化与制度化产生的秩序类型以分别为主,如何能够产生合同的效果...

    时间:2024-12-25
  • 徐正英尊贤论语所记孔子评历史人物

    子张在《论语·子张》中具体阐发了其老师孔子“尊贤而容众”的教诲。总览文本,孔子的“尊贤”言论主要集中于其对历史人物的评论,共涉11篇29章,论及的先贤有唐尧、虞舜、后稷、大禹、商汤、武丁、泰伯、虞仲、周文王、微子、箕子、比干、伯夷、叔齐、周武王、周公旦、齐桓公、管仲、柳下惠、少连、令尹文子、宁武子等,言语之间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敬意。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试图为世人树立效法典范,以期挽救时代颓势。...

    时间:2024-12-23
  • 黄公望的入仕与奉道

    (黄公望 图片来源自网络) 黄公望(1269-1354)①为元代画坛四家之首,擅画能诗,诗赋多见于《元诗选》、《全元文》,其山水画作笔意苍茫、简淡深远、构图独特,在中国画史上地位赫然。黄氏画作传世较多,如《丹崖玉树图》、《九峰雪霁图》、《天池石壁图》等,其中最享盛名者当推《富春山居图》。该图黄公望晚年耗时数载而成,被誉为“画中兰亭”,清初因遭火燎断成残卷,更是平添一段传奇。残卷前段名《剩山图》...

    时间:2024-12-20